2024-01-27 00:20
于会长仅有初中学历,白手起家,于2004年创办医美公司,5年净赚50亿更优质的期刊论文文献阅读、投稿、发表平台,一人堪比一家上市公司。
如今52岁的她,身材样貌宛如二十岁的少女。离过4次婚,第5次居然“娶”了一个小自己20岁的国际男模。
这不仅让人猜猜,这个农村打工妹,是如何一步步忽悠富婆们,收割50亿韭菜的?
她喜欢画画,在绘画方面颇有天赋。可惜由于家境贫寒,于文红并没有学画画的机会。
无奈之下,于文红的母亲用全部积蓄盘下一家小卖部,靠着卖些生活用品维持生计。
美容院的其他学徒,都是从纹眉学起,但于文红能够按照顾客的脸型先画出眉形,再纹眉。
1993年,于文红说服了母亲,向亲朋好友借了一笔钱,将家里的小卖部进行了简单装修,改造成了一家简陋的美容店。
可惜由于经营不善,美容店仅仅开了3年就倒闭了,为此于文红还落下了几十万的债务。
上世纪九十年代,普通工薪族的月收入也就几百元,谁舍得花一个月的工资去纹个眉呢?
何况,于文红的美容店是母亲的小卖店改造的,又破又烂,真正的有钱人谁来她这里消费?
2002年,于文红带回来一个“懒骨头”排毒减肥疗法,这次她要大干一场了。
这个“懒骨头”疗法说起来也很简单,就是让顾客全身涂上精油,躺进一个所谓的“远红外线度的高温,达到每次“躺瘦”3斤的目标。
这个疗法一经推出,引发了大连地区爱美女性的体验狂潮。美容院内人潮汹涌,于文红收钱收到手软。
当生意越做越大时,2010年,于文红在杭州西湖畔开设了一家叫做“千和医美”的美容机构,年租金两百万,专门负责注射美容。
自从在这个领域扎根以来,流水般的钞票飞进了于文红的口袋,用日进斗金来形容并不为过。
一支定价1.7万元的美容针,在千和诊所要卖到4.9万元,如果你想让千和诊所的医生为你注射,那更贵了,要20万元一支。
“瓷娃娃”的操作方法,就是提取自身血清,注射到客户的脸上。根据虞美人的宣传,只需要一针就可以完全改善皮肤问题。
不差钱的富婆阔太,对这些打着“高科技”,“尖端”等名头的美容项目趋之若鹜。
在虞美人的宣传资料上,于文红声称二六美发,她的艺术面雕不单纯是做一个隆鼻或者瘦脸手术。
它最大的优势是:不动手术不开刀温州美尔诺化工,对脸上60多个部位进行调整,能将一张普通的脸,打造成精美的艺术品。
2011年,央视《焦点访谈》曾播出一期节目-----《面雕大师的真面目》。
这位女士觉得100多万太贵,决定先做个鼻子试试,但价格也不便宜宝利得电动工具,一次18万。
结果,两次手术花了18万,这位女士的鼻子不但没有变美,反而上面长出了红红的硬结,一直不能痊愈。
实在没办法,她只能来到北京医科整形美容门诊好书,才把于文红“搞坏”了的鼻子治好。
而至今于文红都没有医师执业资格证。也不知她哪来的底气收这么多钱,又怎么敢在别人脸上动刀子?
爱美的人们,将大把的钞票交到于文红手中,幻想着于文红能让他们一夜变美,永葆青春。
2014年,于文红又在德国收购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养老院。将其改头换面,改名为虞美人德国黑森林疗养院。
就在参加女王90岁生日宴会时,于文红摆出各种poss拍照,发朋友圈称:“女王使用的顺势疗法,我自己也在用。”
于文红一边借名人的势头为自己疯狂“贴金”,一边以创业之路、情感经历、整容效果,搭配上不同的金句,为自己打造“大女主”人设。
2007年,于文红就找人为自己写了一本传记,书中的于文红是草根逆袭的神话,一个农村妹子,单枪匹马闯天下,如今家庭事业双丰收。
2015年,已经44岁的于文红,在一次时尚活动中,一眼就看上了小她20岁的阿尔巴尼亚超模冠军罗兰多。
这种“人间清醒”发言,恰好迎合了当今女性的内心诉求,令她成为大众眼中的励志女神,虞美人的“活广告”,追随者众多。
明明在2011年的《焦点访谈》中被一顿爆锤,没想到2020年,她能再度以艺术面雕创始人的身份,登上央视《奋斗》栏目,大谈自己的奋斗史。
不仅如此,就连这次爆出隐瞒收入、偷税漏税的丑闻,也被于文红说成是“8800万打一波广告,值”。
王女士称,自己在千和医美花了5万元做了“童颜魔法”和“裸妆仙子”两个项目。
当时,工作人员只是简单介绍说“裸妆仙子”是玻尿酸,“童颜魔法”是肉毒素,但其他的问题比如产品品牌、用量等,却一问三不知。
自从在脸上动了针,王女士一直脸红头晕、睡眠很差,生活严重受到影响,但虞美人并不愿意为此负责。
虞美人违规上架各类美容项目,到处开分店扩张,于文红各种打擦边球的行为,让她在短短几年时间,就做到了年入十几亿。
创业之初,母亲鹿清和弟弟于文忠给了于文红最大的支持,也是她最主要的合作伙伴金轮锁业。
据有关部门通报美宁家屋面系统南通,于文红在2017年-2021年这四年间,用自己的私人账户
对于自己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,于文红不仅没有丝毫悔意,反而得意洋洋地发朋友圈称:
“在这个行业里,人人都知道于文红,她的虞美人可以说是中国医美行业的毒瘤。”